龍鋼
在幾十年前的冬天,上海人洗澡可費勁了。當時沒有熱水器,也沒有浴霸,甚至連澡堂也少,人們只能窩在狹小的房間里洗澡。
當年,由于普遍住房面積小,許多家庭沒有衛(wèi)生間,有的連合用的衛(wèi)生間都沒有,浴室更是奢侈品。為此,許多人只能在家里房間內洗澡。此時洗澡往往要選在中午時分,因為這是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候。如想在中午洗澡,只能是不上班的星期天(當時還沒實現(xiàn)雙休日制)。因此,上班族們一到冬天,都盼著星期天是個大晴天。然而,不是每個星期天都是晴天,遇到陰天或下雨天,沒有了陽光的照射,室內溫度相對低了很多,這時人們就把煤球爐拎到家里,一邊燒水增加室內溫度,一邊洗澡。雖然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危險性(煤氣中毒),但也別無他法。
上海人都熟悉的,是當時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木質浴桶和塑料浴罩。每次洗澡時,都要把塑料浴罩拉上繩子,掛在木質浴桶上方,將浴桶四周嚴嚴實實地套住,生怕冷氣鉆進浴罩內。至于洗澡水,則需要現(xiàn)燒。因為當時上海很少有家庭用煤氣,燒一壺水要費時很久。一壺熱水不夠,得用好幾壺熱水才能洗澡。為了能節(jié)省時間,同時,也為了能節(jié)省煤球(每戶家庭每月用煤有定量),記得我小時候,父母在洗澡前,總叫我到不遠處的老虎灶去打熱水。打一熱水瓶的熱水,需要花兩分錢。
我居住地附近的永德坊,有一戶老虎灶經營者,是一對夫婦,約莫50歲不到。男主人比較瘦小,但動作相當利索,只要有人來打熱水,他便會很快打開大湯罐水龍頭。為了防止熱水出水時燙到人,老虎灶的主人會在水龍頭上扎上紗布。熱水瓶放在水龍頭下方,水龍頭打開時,熱水便順著紗布流進了熱水瓶。如果正好遇到大湯罐里的水沒燒開,得等上幾分鐘,此時,我也正好可以乘機在聊天的人群旁邊聽聽,哪家有了八卦,哪里又有新事發(fā)生……
有一次,我打好熱水往家走,快走到家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熱水瓶上的木塞在路上掉了,一瓶熱水只剩下半瓶了,且剩余的水也變成了溫水。這下我慌了,生怕被大人罵,于是趕快找回木塞,從大人平時給的零花錢中拿出二分錢來,跑步去老虎灶,再打一瓶熱水回來。老虎灶的女主人見我剛剛來打過熱水,便問:小朋友,熱水不夠嗎?我很尷尬,便胡亂地回復道,父母說再打一瓶水。這才總算沒有被大人發(fā)現(xiàn)。有了熱水,洗澡便萬全齊備了,木浴盆里倒上熱水,塑料浴罩一罩,里面頓時熱氣騰騰,溫度直往上躥。
這樣窘迫的洗澡歷史已經過去了幾十年,成了城市生活中的一段記憶。然而,當年洗澡時的土辦法,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上海人生活的艱難和智慧。如今,人們再也不用為冬天洗澡發(fā)愁了,幾乎家家都有浴室。但我有時還會想到那些畫面:人坐在木浴盆里,一點都不感覺冷,浴罩上滿是“霧氣”,窗外,是星期天的陽光。
(責任編輯 :韓璐)